今天是抗戰70周年閱兵小長假的最后一天,但相信我們胸中被本次大閱兵燃起的熱血之情和自豪之感仍久久不能散去。在整場紀念活動成功舉辦的背后,離不開各種科學技術的支持,北斗也是之一。除卻之前就了解到的北斗用于閱兵訓練外,讓小編帶大家一起細數本次大閱兵中發揮重要作用卻未被我們發現的北斗應用!
警衛車輛指揮調度系統在閱兵之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端門外廣場迎接出席大會的各國領導人等,出席紀念活動的嘉賓乘坐車輛準時、依次抵達,分秒不差。殊不知這背后其實是“警衛車輛指揮調度系統”的功勞。
2013年,南京聯創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解放軍北斗導航的相關應用科研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自主研發了基于北斗的警衛車輛指揮調度系統,2014年被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衛局選定為全國禮賓車隊系統。
大會安保指揮部通過該系統,可以實時了解中外領導人的出發時間及行進位置。指揮部只需在調度中心的大屏上打開電子地圖,鼠標點擊某一地點,就能向車隊和路面交警的移動終端發出指示,標出下一個目標方向。
通過該系統可以隨時通知車隊調整車速,確保車隊車輛準時到達會場。如果車隊行進快了,必要時可以多繞幾條街。如果行進慢了,也可以臨時通知抄近道,并且安排別的車隊繞行回避。這樣,再多的國家貴賓同時參與活動,都可以按照流程分秒不差。
“北斗”空中指揮 徒步方隊裝備“北斗手表”
使用北斗定位的人需要通過衛星向地面服務系統發出定位請求,地面服務系統利用雙球定位原理解算出用戶的位置并發送用戶,這樣一來地面站可以獲知用戶的位置。而使用GPS的用戶只能知道自己在哪里,并不能讓別人知道自己的位置,這樣的好處是保密。
第二代北斗導航系統在具備了類似GPS的功能同時,依然保留了位置報告功能,用戶可以選擇是否公布自己的位置。正是這一功能為閱兵指揮提供了便利。
這次閱兵正式受閱越1.2萬人,共編50個方(梯)隊。每個方隊的受閱人員都帶著北斗導航儀,如徒步方隊的一些人員配備的是一些定位手表,類似于小的北斗導航儀。所有方隊的位置都投影到顯示屏上,方隊與方隊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幾何關系就能非常明確、直觀地體現,這樣指揮官在屏幕前就可把每個方隊及個人的位置看得很清楚,真正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北斗具備的精確空間授時功能還能解決受閱官兵的時間一致性問題。如果兩架飛機要在天空中交叉飛行,靠的是飛行員的高超技巧,同時也需要在時間上控制精準,北斗確保了時間基準的統一。